当前位置:
首页
> 企业动态> 专题报道

惟“创”者,一往无前
——记武汉铁塔公司王朋同志先进事迹
来源:中电建武汉铁塔有限公司 作者:刘群 时间:2022-05-19 字体:[ ]

“总是重复角钢构件开角、合角分开作业,实在是麻烦。要是模具能集开合角于一体,那就方便多了!”王朋心里暗暗嘀咕。看着同事们在每次进行构件开合角作业时都要更换相应模具,爱思考的他提出“角钢自动线新型开合角模具的设计与应用”。该项成果获得2021年武汉市职工“五小”优秀成果奖,实现公司科技成果在政府市级奖励上零的突破,同时所领衔的工作室被湖北省总工会命名为“湖北省职工(劳模、工匠)创新工作室”。

惟创新者进,技术革新提质增效

“心心在一艺,其艺必工;心心在一职,其职必举。”王朋就是这样一个对工作认真的人,他的认真在创新方面彰显得更为突出。王朋根据热镀锌加锌特点设计专用吊具,利用吊具设置的偏心结构与锌锭重力共同作用。这一设计实现自动加锌作业,大幅度提高镀锌质量的稳定性,延长锌锅及其附件使用寿命,降低工人劳动强度,目前该成果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一项。与此同时,他通过设置镀锌厚度检测装置,实现对锌层厚度控制,提高镀件质量,该成果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一项。

同时王朋同志积极配合车间实施智能化提升工程,设计铁塔塔脚焊接变位机与配套夹具,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齿轮啮合,实现塔脚灵活旋转和翻转作业,这一设计为塔脚自动焊接研究提供基础。目前王朋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、实用新型专利8项,软著3项,新申请发明专利6项、实用新型专利8项,多项专研技术改革创新,为企业增质提效。

惟创新者强,潜心研发注入动力

“矢志不渝‘创’起来,意气风发‘闯’下去”,这两句话就是王朋同志的真实写照。近年来,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。他依托重大科技项目,围绕解决重大技术难题开展攻关。作为主要研究人员,参与电建股份公司科技项目铁塔试组仿真系统工作,该项目研究成果已在500kV藏中联网输电线路工程中成功应用,平台系统运行稳定,并取得了1项软件著作权。2019年,该成果荣获股份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,有效破解人工试组装占用场地大、成本高、耗时长等问题,至少可为企业节约试组装成本约45万元/年。

针对极端环境下输电线路铁塔塔脚易发生低温冷脆破坏等问题,王朋同志主导承担装备研究院科技项目“大焊接件在低压低温下的应力分析及相应改进措施”,形成了较优焊接工艺方案,为企业节省成本至少为30万元/年。该技术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,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明显。

随后,就公司仓库原材料检索困难等问题,王朋同志将信息化带入仓库管理中,负责开展“钢材条码管理系统”研究,以货位专属“身份证”强化原材料质量监管可追溯性,有效提升管控能力。目前,该项目已取得软件著作权2项,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。与此同时,王朋同志负责的“输电铁塔大规格高强钢失效行为研究”重点项目研究,得到Q420C挂点焊缝和母材韧脆转变温度点,提出了适宜的高强钢焊接工艺方案。

目前,王朋同志参加的“智能跟踪光伏支架研究与应用”、“输电铁塔激光关键加工工艺研究”、“高适应性铁塔焊接智能装备技术研究”等多项重点科技项目的研究,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。同时,为契合公司制造能力与发展,开展抗震支吊架、新型桁架风电塔架、光伏支架等结构有关探究,积极参与新厂焊割、打磨环保除尘项目。

惟创新者胜,因时而变随事而制

在科创管理建设上,王朋同志充主动组织团队推进项目,累计为公司争取各类科技奖补近230余万元。规范公司研发费用合理、合规管理,所申报加计扣除研发费认定比例逐年提高,其中仅近两年为公司节税达428.20万元,近两年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享受746.29万元。

王朋同志一直持续开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,成功申报并通过“高新技术企业”复审,取得钢结构制造、知识产权管理体系、机械式停车设备制造与安改维等多项资质。开展湖北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申报、武汉制造业企业100强等,为创新平台的进一步提升打下坚实基础。只有创新之人,才知创新不易,维护创新成果尤为重要。这方面,王朋同志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企工程,开展专利布局规划、挖掘和申报工作,公司知识产权创造、运用、保护、管理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。“十三五”到目前为止,公司有效专利共计53项,其中发明专利7项,实用新型专利46项,获得软件著作权11项;起草公司“科技论文报销补贴方案”,近两年,公司在各类期刊发表覆盖技术类、经济类、管理类等方面的论文20余篇。同时,参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,编制修订《科技创新奖励办法》、《知识产权管理办法》、等4项管理制度,逐步规范科技创新活动的实施和研发费用核算,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。

丹心未泯创新愿,白发犹残求是辉。“持续开展协同创新,不断加强对外交流,吸纳人才,保持创新动力”王朋同志这样说。前进的路上仍然存在着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,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开拓创新。只有以不息为体、以日新为道,打破惯性思维和传统路径依赖的人,才能撬动发展。


【打印】【关闭】
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